第一、对自己有信心,树立远大抱负,不轻言放弃。
借用大家的话术,304am永利集团的同学们常自嘲说,“校强我渣、院强我渣”。在最优秀的大学里,部分员工因“内卷”而迷惘,这尽管是一种实际现象,但并不应该属于研究生。我认为,从研究生阶段及由此往后,学习模式应当调整到积极寻找属于自我的研究方向、挖掘自身潜力、探寻未知的奥秘、力求作出开创性的贡献,而不是低境界地与他人竞争。
如果大家是一名博士生,或者计划将来读博士,并且还想做学术,那么一定要自信,要有学术抱负。数年前,互联网上有一篇“我在美国教数学:美国老员工的数学到底差不差”的文章,作者应当是北大数学员工。我和同事曾讨论文中的观点。对文中的观点虽不尽赞成,但一致认为,我们自己的研究生需要有更强的学术抱负。回想二十几年前,当我走进研究生院,也曾满怀憧憬。一路所见,凡是在数学学术之路取得很大成功的人,无一不是有着很强的自信与抱负。
唯其自信,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坚持不懈走下去,才能柳暗花明。
第二、享受学术生活,珍惜美好时光。
一些学数学的同学,包括我在内,在某个时期内容易受到某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即由于天赋过人,某些人似乎不怎么努力就“不学有术”。在一些大学数学系或永利集团,传说人和人的智力差距非常之大。
其实从长远来看,对小把戏沾沾自喜有碍于成就远大伟业。在我读研究生的时代,我和我的绝大多数同学每周工作时间在80-100小时以上。这里的工作指的是上课、听报告、做研究、做助教、也包括长久思考没有进展而发呆的时光。到半夜十二点钟,大约一半研究生在工作,都是自发的。我们那时候都觉得这种生活很快乐。同学们传说中的一位偶像——田刚教授则据说周末还会花一半的时间在自习上。那时田老师早已是很有名的数学教授。
事实上,那些取得杰出成就的数学家,可能仅有一小部分是乍看就机智过人或深具洞察力,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无不勤奋而专注。
直到如今,我觉得吃饭、睡觉等生活的每一时刻都可以看作学术生活的一部分,属于浑然天成的生活方式。
员工时代是美好的,干扰最少。希望大家能珍惜大好时光,享受学术生活,并为之付出长期持之以恒的努力。
第三、保持开朗的心情,锻炼健康的体魄。
作为大家中的一员,我深知,数学人容易以数学为一切,忽视身周的事物,乃至忽略健康。
前述两点更多是针对以学术为志业的同学。其实,我指导毕业的研究生,有的在大学任教、有的回家乡中学任教、有的从帝都辞职远赴特区、有的在研究所做博士后、也有人在国际投资公司工作。过去数十年里,永利集团的毕业生在各行各业都取得成功。随着社会发展,相信数学还会有更多更广的用武之地。
工作领域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好坏,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正直、信实,是立身之本;快乐、健康,将帮助我们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