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名单

发文时间:2020-10-25 来源:304am永利集团

编者按:本文摘自1997年5月16日的《南方周末》,其内容来自《中国院士》一书(张建伟等著)。

 

1928年,在中央研究院的早期“组织法”中,就有设会员(Member)的规定,因条件不成熟而未实行。本应由院士承担的工作之一——指导联络奖励学术研究——却赫然在目。因此,没有院士,却有一个“评议会”,由选自全国科学学术机关的“评议员”组成。

这一次,好象是因为翻译问题,阻滞了中国院士尽早诞生的时间。

又是Academy(阿卡德米),这个推动西方诞生了院士和院士制的古希腊英雄,使中国的翻译家不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匹配,才能表达出它应有的深邃和高雅。而如果直译为阿卡德米,难以表达科学家中精英分子的“身价”,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院士制只好先放一放了。

这一放就放了20年。

1946年,中国的科学家们觉得,无论是否能准确地翻译Academy,中国院士也必须诞生了。

为了Academy,科学家们还是煞费心思。起初拟为“会员”,觉得太俗。而后称为“学侣”,“院侣”,没有科学味倒有了宗教味。又说译为“院员”吧,更不好听,好像是扫大街的清洁工。几经周折,傅斯年(一说是萨本栋)倡议称“院士”。真是一个好词,听着看着,都有了深邃和高雅的感觉。交给评议员们去表决,一致通过。

19483月,中国院士终于诞生了。

通过对全国科学家的层层选拔,拟定出了一个450人的名单,再由评议会审定其中的150人为院士候选人。最后,评议会进行了选举,结果,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

这批院士,体现了20世纪中国上半叶的科学水平,属于中国现代科学家的第一代和第二代。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数理组(含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技术科学)28人:

姜立夫

许宝騄

陈省身

华罗庚

苏步青

吴大猷

吴有训

李书华

叶企孙

赵忠尧

严济慈

饶毓泰

  

吴学周

庄长恭

曾昭抡

朱家骅

李四光

翁文灏

黄汲清

杨钟健

谢家荣

竺可桢

  

侯德榜

茅以升

凌鸿勋

萨本栋

 

 

 

生物组(含生物学、农学、医学、药学、人类学、心理学)25人:

王家楫

伍献文

贝时璋

  

  

童第周

胡先骕

殷宏章

张景钺

钱崇澍

戴芳澜

罗宗洛

李宗恩

袁眙瑾

张孝骞

陈克恢

吴定良

汪敬熙

林可胜

汤佩松

冯德培

  

李先闻

俞大绂

邓叔群

 

 

 

 

 

 

人文组(社会科学)28人:

吴敬恒

金岳霖

汤用彤

冯友兰

余嘉锡

  

张元济

杨树达

柳诒徵

  

陈寅恪

傅斯年

顾颉刚

李方桂

赵元任

  

梁思永

郭沫若

董作宾

梁思成

王世杰

王宠惠

周鲠生

钱端升

肖公权

马寅初

  

陶孟和

 

 

 

正是这批中国现代科学的开路人,拉开了即将上演的中国院士史的序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