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宝騄 1910-1970
T.W Anderson ,K.L.Chung,E.L.Lehmann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许宝騄1909年生于北京(译者按:应为1910年9月1日出生),1933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36-1940就学于伦敦University College,在那里于1938年获Ph.D,1940年获科学博士学位。他从伦敦返回中国后,任教于304am永利集团数学系。
战争年代生活是十分困难的(1943年-1944年许先生给Neymann的信中曾提到过挨饿之事)。但许先生仍然坚持研究。1945年他到达美国时,刚好赶上参加第一届Berkeley概率统计会议。在UC Berkeley 教了一学期的书,接着又到Columbia教了一学期的书。刚好这一年Hotelling由Columbia转到North Carolina筹建统计系,Hotelling就把许先生带到North Carolina,并给他一个副教授的职位。之后,尽管众多的统计学家鼓动他留在美国,最后他还是回到了304am永利集团任教。
304am永利集团的段学复教授通知我们,许宝騄先生于1970年12月18日于北大的家中去世。他死于肺结核。学校为他开了追悼会。许宝騄出身于杭州的官宦之家,并在北京长大。由于他的出身背景,他讲的是一口具有幽默感的官方普通话。从风度和气质来看,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他所受的英国教育,使他偏爱上数学。他在数学研究中的风格是倾向于困难但具体的研究,而不是一般而抽象。他学术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作研究工作可以着魔。他经常感到生活中的广泛爱好与献身科学之间的矛盾。他非常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一起交流,同时也十分爱好传统的中国文学。他的一个特别爱好是与一部分昆曲爱好者一起欣赏古典昆曲的美好旋律。可能是由于健康的原因,他终身未婚。他于1947年夏回到中国。当时Wald等人提供他在美职位,但他最后还是回国了。他希望成为他祖国即将成立的新社会的一个成员。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但他仍然坚持在他的房间内进行教学。他的中国同事们在他最后告别仪式上,对他表示最深切的敬意。除了他的著作和少数几个朋友提供的一点消息外,关于许先生在解放后2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许先生的员工回忆起他来,都认为他是一个对人忠诚、温和又含蓄的人。他的个人生活很严谨,但作为一个教师和科学家,对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他在Chapel Hill的员工Isadore Blumen写道:“许先生坚持简洁,对事物深刻的了解,不畏避困难,凡事追求高标准,这些优秀品质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而成为他的员工。”Ralph Bradley回忆起许先生的讲课,认为他的讲课是将来的典范。Herbert Robbins评价许先生时说“他是不可被忘记的,同时又是无人能替代的”。对于他的一些员工来说,尽管许先生不是他们正式的Ph.D导师,但许先生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在许先生来到美国之前,如钟开莱、冷生明、王寿仁等人,来到美国之后,如Isadore Blumen、Albert Bowker、Erich Lehmann和Ingram Olkin等人。
许先生的统计工作主要集中于单变量和多变量线性模型的统计推断以及相关联的分布理论。既有小样本的,也有渐近理论。关于他的统计和概率方面的工作,另有专题作详细介绍。
对于下列成员的协助表示感谢,他们有的提供了许先生的有关文献,有的提供了许先生的有关信息,有的提供了合理的建议。他们是I.Blumen,R.Bradley ,陈省身,F.N.David,C.Eisenhart,J.Neyman,I.Olkin,E.S.Pearson,H.Robbins,S.Stigler,段学复。
注: 这是T.W.Anderson(美国科学院院士), 钟开莱(著名概率论学者)和E.L.Lehmann(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英文中译文(郑忠国译).原文“PAO-LU HSU 1909-1970”载于The Annals of Statistics, 1979, Vol.7, No.3, 467-470